常見眩暈10問
現代人出現眩暈的問題,大多是作息不正常、睡眠不充足、生活壓力大所致!當眩暈發作時,不僅走路會失去平衡、跌倒,嚴重甚至會感到天旋地轉,無法站立、行走,此時只好送急診治療,狀況可立即控制,但數日後可能再發,故應持續服藥,直至內耳功能改善才可避免發作。
內耳血管阻塞、淋巴液積水,是導致眩暈的主要原因。由於內耳血管阻塞,造成血液循環不佳,若再加上不當的作息、睡眠、壓力,就會使血管嚴重收縮,阻塞血液流通、不順暢,進而出現耳朵組織缺血,嚴重更導致壞死,甚至產生內耳神經萎縮。
內耳淋巴液分泌過多、水腫,都是眩暈、耳鳴共同的病因,若無對症下藥治療,則會常常復發,且發作頻率高,防不勝防,令人生活在恐懼之中,更也可能引發重聽,不可不慎。
臨床治療眩暈症,一般多以增加血液循環藥物為主,及抑制血管過度收縮,則可以幫助增加血管流暢;而在長期治療方面,則要針對改善內耳神經、擴張內耳血管,及增加滲透作用等藥物為主。
若是病情嚴重者,許多人被送到醫院急診治療,一般是搭配藥物治療,並透過手術將耳內積水引流排出,減少淋巴的壓力,藉以控制眩暈。
一旦出現眩暈,就很容易反覆發作,建議一發現眩暈症狀,便趕緊就醫治療,避免發病一周後才就診。在用藥方面,應配合醫師指示,至少耐心接受3個月以上的藥物治療,才能改善內耳功能、獲得良好的控制,降低眩暈復發情形。
眩暈病人要注意適時紓解壓力,可選擇聽音樂、適量運動、看電影等使身心放鬆,並養成固定的睡眠時間。眩暈患者的飲食應維持清淡、低油、低糖、低鹽,避免攝取刺激性食品如咖啡、茶飲等。
常見眩暈症患者主訴的輕重程度不一,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是由於頭部快速變換位置,如床上平躺、翻身、抬頭、彎腰,而產生約數秒到1分鐘的頭昏眼花;嚴重眩暈則不僅是暈,還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,發作時會感到難以站立,也可能出現猶如玩旋轉咖啡杯無法停止的恐怖感覺,常伴隨噁心嘔吐、頭痛耳鳴,使患者生活在極度恐慌中,甚至必須緊急送醫治療,一般採取打針、打點滴,症狀很快就能解除。
雖然眩暈為3D眩暈症的臨床常見症狀之一,但3D眩暈症所造成的眩暈,與一般內耳疾病眩暈症(如梅尼爾氏症)的病因仍不相同。
3D眩暈症又稱模擬器病(CyberSickness),主要是逼真的3D影像,擾亂大腦處理視覺和聽覺訊號的能力。當人欣賞栩栩如生的3D影像時,視覺看到的物體在動,並告訴大腦身體處於移動狀態,但事實上人卻是站著或坐著不動,耳朵內部掌管運動平衡的液體,及人體深部感覺功能並未偵測到任何改變,造成掌管平衡的內耳感覺和視覺兩者感官不平衡,因而導致暈眩。
與3D眩暈症相比,內耳疾病眩暈症(如梅尼爾氏症)發生原因則有所不同,主要是內耳血管因膽固醇或血脂肪沉澱造成血管阻塞,加上焦慮及疲勞,導致內耳血管過度收縮、血流不暢,進而使組織缺血壞死,以致內耳神經萎縮而產生眩暈。
梅尼爾氏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,特別是對工作要求效率高,業績壓力大的情況下,再加上睡眠不足、作息不規律等,都是造成眩暈的主因。
梅尼爾氏症病人除了眩暈,還會出現耳蝸神經症狀,聽力時好時壞。急性發作時耳鳴得很厲害,甚至會聽到不同頻率的聲音,但低頻部分則發生聽力障礙。
梅尼爾氏症病人會受「複響現象」所苦,怕聽到吵雜的聲音,在喧嘩的公共場所會很不舒服,症狀如耳脹痛、眩暈及重聽等症狀。當眩暈症狀嚴重時,患者會出現天旋地轉,甚至無法行動,必須緊急掛急診解除嚴重的症狀。
在治療方面,急性期的梅尼爾氏症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之鹽分及水分,先降低內耳淋巴水腫之壓力。待病情穩定後,再以增加血液循環藥物,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。
長期治療則要以神經滋養、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,來促進內耳功能之改善,若持續一段時間沒有明顯改善,也可以考慮以鑿開前庭引流減壓手術的方式來治療。
臨床上針對眩暈症的治療,會給予止暈藥和改善血液循環藥劑幫助緩解,遇有病患發生無法站立、嚴重旋轉的急性發作期,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的鹽分和水分,降低內耳壓力,待病情穩定後,再增加血液循環藥物,促進內耳細小血管血流暢通。
現代人對於3C的依賴程度日益嚴重,且使用的年齡層普遍有下滑趨勢。美國有研究指出,青少年重度使用網路將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,無獨有偶,耳鼻喉科門診中發現,前來求治眩暈的患者,年紀也愈來愈年輕化。
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,許多以往因老化才會出現的病症,現在都提早發生。門診觀察發現,年輕人產生眩暈,多半是因為熬夜打電動、滑手機成癮有密切關聯。一般民眾容易忽略,眩暈其實也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腦中風等所引發的初期症狀,而多數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卻疏忽不自知,而無法早期發現給予早期預防治療。
3C成癮族,千萬不要熬夜打電玩手遊,以免誘發高血壓,進而導致眩暈症的發作。民眾若經常感覺頭暈,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,做進一步檢查,以排除如腦中風或心臟疾病等惡疾發作的可能,確保自身的健康。
梅尼爾氏症也稱為內淋巴水腫,當血液循環不良引起內耳淋巴液水腫、內耳壓力出現異常變化,就可能引發梅尼爾氏症症狀,這種疾病較常發生於30歲到50歲成年族群。
眩暈是一般人都常有常見的症狀,它發病的病灶是內耳的三半規,即三個不同方向的管狀體,管內充滿淋巴液,當頭部轉動則淋巴液刺激管內神經,而使人有方向感及速度的感覺,當管內淋巴過多時,則對神經的刺激作用加大,而頭部略有轉動,則眩暈症天旋地轉,內耳病變功能與眼睛眼球內之房水相似,過多時就會引發眩暈症,故有人稱為內耳青光眼症。
耳淋巴水腫症由法國梅尼爾醫生發現,最典型罹患梅尼爾氏症的人,是聞名於世的名畫家梵谷,據傳在他的數幅畫作皆描繪在眩暈發作時的所見景象,而他發作的主因為酗酒,及和友人高更爭風吃醋等心理因素,可見氣憤與焦慮、緊張和不安等,都是迎來眩暈與梅尼爾氏症的最大病因。
梅尼爾氏症患者接受治療時,一定要很有耐心,一般患者至少需要用藥3個月到6個月,病情才會比較穩定,否則很容易復發,不定期無預警發作,病人會生活在恐懼中。
治療梅尼爾氏症時,需要提供神經營養及增生和幫助血管擴張、增加血液滲透作用之藥物,讓內耳淋巴液功能逐漸恢復正常。有時也可考慮使用抗自由基等藥物延緩細胞老化,並刺激內耳神經活化,減少症狀復發機率。
有些患者沒有遵照醫囑耐心用藥,或用藥一陣子,感覺症狀減緩,就擅自減少藥量、停藥,這種做法對控制病情大為不利,不但容易讓症狀復發,治療也更為棘手。
梅尼爾氏症患者平常要盡量紓解壓力,不宜過度勞累,適度、規律運動對改善身體狀況很有好處。飲食也要避免食用過鹹、過油、過甜或刺激性食物,有抽菸習慣者最好戒菸,以維持血管健康、血液暢通。
聽神經瘤為易發生於聽神經鞘細胞,多為單側,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,好發年齡為三十至六十歲,症狀為聽力減退、耳鳴、耳悶等,常合併頭痛、眩暈、步態不穩等現象。雖腫瘤為良性,但變大將壓迫腦神經,引起顏面麻木,一旦壓迫腦幹,將危及生命。
隨聽神經腫瘤擴大,壓迫到小腦,病人就會開始感覺身體失去平衡感,行走容易跌倒。腫瘤若長大壓破迫到三叉神經,病人會感覺顏面失去知覺,所幸聽神經瘤大多並非惡性,加上生長速度很慢,有人終其一生沒症狀,只要腫瘤未壓迫附近重要神經,就不會影響大腦其他功能。
門診常見眩暈病人對於自己血壓、血糖異常的情況都渾然不知。許多高血壓、心臟病、高血脂、糖尿病慢性疾病患者都是在突然眩暈,緊急送醫檢查,才得知自身心血管出問題。此外,頻繁發生眩暈也可能是腦、心血管發病前兆,應及時就醫檢查,防範病發。
目前臨床研究顯示,一些疾病如發熱性疾病、高血壓、腦動脈硬化、顱腦外傷、神經病變、感冒、頸椎病變、貧血、梅尼爾氏症、心律不整,都會導致眩暈。近年來,研究者發現,嚴重打鼾患者,身體容易缺氧,也可能引起眩暈,患者應及早就醫,查明真正病因,對症下藥。
長期睡眠不足,情緒緊繃,有菸癮、酗酒習慣,飲食口味重,吃得太鹹,頭部受過外傷,工作壓力大,或有過勞焦慮傾向的人,都屬於眩暈高風險群。發作過後,如未接受妥善治療,則常容易在無預知的狀態下復發,導致患者生活在恐懼中。
長途搭車,容易發生眩暈症狀,主要是因為困在車陣中,車內空間狹小,長時間久坐,無法活動伸展,血液循環差的人就容易出問題。往往一趟返鄉車程下來,除了手麻腳麻、全身痠痛,還可能因舟車勞頓而產生眩暈。
血液循環不良的人原本就是眩暈好發族群,若恰巧遇到假期氣溫低,血管收縮,加上長時間搭車,久坐不動加上氧氣不足,以及塞車所產生的情緒壓力,這些都是誘發眩暈的危險因子。建議車程中安排多次短暫休息,做好保暖,車內播放輕音樂緩和情緒,降低眩暈上身機會。